数据分析师有必要转数据产品经理吗?之前断断续续也聊过这个话题,但都说的不太系统连贯,今天争取一次性讲清楚。这篇文章虽然内容特别硬,篇幅也略长,但出于公益考虑,免费!所以欢迎阅读并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

数据分析师有必要转数据产品经理吗
进入正题,今天的内容我打算依次说 3 个点:
- 数据产品到底是什么:包含岗位定义和驳斥误解
- 做数据产品有哪些爽点:从收入、体感、职业寿命等角度看
- 哪些人可以考虑尝试:我自己的经历和我看到的案例
希望大家摒弃之前的一些偏见和错误认知,至少先耐心看完第一部分。
很多新人读不懂数据含义。对着报表,只会和复读机一样叨叨:“昨天销量100,今天销量120,增加20……”讲这些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到的东西。也因此经常被笑话。咋办?!
如何读懂数据的真正含义
读懂第一阶段:明指标
给一个数字:180,能看出含义不?
不能!
因为这就是孤零零一个数字,啥含义都没有。想读懂数据,至少它得是一个明确的数据指标。包含了指标名称,使用场景,计算口径。同样是180,我们换成:成年女性,身高180cm。是不是一下清晰很多了。
“你看看最近的销售数据,有啥发现不?”在工作中,这种无明确目标的问题经常出现。讨厌的地方是:大部分时候,日常数据就是只有一点波动。如果直接把“环比3%增长”这种结论报上去,又会被扣个“这我也知道,要深入分析!”的帽子。那到底该咋办?今天系统讲解下。
数据如何分析?超好用的七步标准法
解读数据是有标准顺序的,分为7步走:看数字、找规律、立标准、看结构、明假设、验真伪、出结论。我们不着急,一步步来讲:
第1步:看数字
这是最基础的,同比,环比,绝对值,涨了、跌了……日常报告都是这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不招人待见。一来,只要是个人看一眼就知道情况了,没啥写的必要;二来,这些玩意没业务含义,讲了跟没讲一样,所以必须深入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