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短视频算法

短视频推荐算法的真实价值,就藏在生活场景里

2011年之后,史铁生一度“隐身”在了作品里,透过《病隙碎笔》、《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等文学作品,一代人试图去拼凑他的一生。

但在过去一年,史铁生和他的作品“出圈”,走向了更大范围的群体。数据显示抖音平台上,过去一年史铁生相关视频累计达到了18.6万个,增长192%,视频总时长增长415%,总分享的次数增加了51%。

短视频推荐算法的真实价值,就藏在生活场景里

短视频推荐算法的真实价值,就藏在生活场景里

他的个人经历以及笔下那些跨越代际的优秀作品,通过短视频的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并喜爱上了史铁生。《2024年抖音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显示,史铁生已经成为了抖音最受欢迎的作家,其中00后成为最爱看史铁生的读者年龄段。

有观点认为,史铁生的“出圈”与“翻红”,离不开推荐算法的作用。促成其“出圈翻红”的必要条件是,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推荐算法而“看见”了史铁生。史铁生和作品是基础,算法是推力,而短视频平台则是阵地,三者紧密结合,共同促成了这次“出圈翻红”。

继续阅读

短视频算法是依赖标签来的吗

在讨论短视频平台算法「推得准」的时候,很多瞎逼分析的人会说:平台给内容打标签,然后推给可能感兴趣的人,所以推荐算法做得很好。

凡是这么简单归因的人,都是不懂的。

和DY、KS这方面的核心负责人交流过,目前在内容分发上基本不依赖标签,而是通过更先进的深度学习。

短视频算法是依赖标签来的吗
短视频算法是依赖标签来的吗

好处是比你更懂你,坏处是可解释度低。

因为算法追求的是全局最优,所以会有定向干预的需求。但解释度低就不好做定向干预,只要干预,就是负向。

平台给内容打的标签,主要是人用来定义和解释内容的。由于人的理解能力是低于深度学习算法的,不一定能猜对客户喜欢什么。比如一个客户喜欢美女跳舞,是喜欢跳舞还是颜值,很难分辨。

给这样的内容打标签,作用不是为了理解和辅助分发,而是提供了人能理解的工具,也是业务层面能解释的干预窗口,把黑盒问题白盒话,这样各个角色都能理解和获得反馈。

用标签来辅助内容分发,效率肯定是低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在有些算法不准或捕捉不到信号的时候,标签就能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