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出相关内容的短视频期间,团队还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感受:中医的底层逻辑和字节跳动的算法逻辑很一致。他们觉得,视频算法本质上是一个大样本量下的 AB test ,最终形成“千人千面”的信息流;而中医本质上则是经过多次、上千年的 AB test ,给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
而通过创始人 IP 短视频账号不断去做 AB test ,在帮助品牌寻找合适人群的同时,也是一个 DTC 获取信息的方式。
比如品牌通过 IP 账号发布了关于奶蓟草功效的科普视频,张家界的客户评论问怎么没有提到藤茶,团队看到留言后仔细研究了藤茶,发现藤茶的有效成分和奶蓟草一致,之后公司就投入研发了藤茶相关的商品。因此,一个好的品牌创始人 IP 不仅可以和客户有效沟通,且基于目标客户的随机性,信息样本的获取更为丰富准确,相当于全新的产品市场调研渠道。
当然,在商业世界中,任何投入早晚都会以更为直观的结果导向来衡量得失。一些运转比较稳定的创始人 IP 账号,基本都已经实施或者制定了直播带货的规划。
和任何 IP 类似,一个品牌创始人 IP 的起量需要具备三大基本要素:内容,形式,流量,而当和“做品牌”挂钩,三要素需要辅之更为清晰、缜密的逻辑才足以相互支撑。在账号内容方面,由于其早期肩负着品宣的重任,必须由品牌原创完成。同时,基础内容还会影响视频的完播率,内容的质量和差异性也非常重要。
以前述账号为例,为了区分市面上现有的中医健康垂类 IP ,账号定位首先和品牌定位保持一致,瞄准“共同富裕人群”,内容相应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中医指导下的饮食习惯分享,二是日常身体健康状态的调整技巧,三是中医体系下关于独特植物或成分的解读。以上均来自品牌创始人每周学习的中医课程,并结合评论区互动,根据客户的性别和地域特征进行反馈,构建一些内容壁垒。
在账号形式方面,品牌最重要的是要做好 IP 风格的对标。
「送理」经过大概两个月的测试跑通了一个账号,他们具体采用的方法是 AB test :团队做好市场调研,梳理出 5 个适合本账号内容的表达形式,接着将 5 种不同形式、类似内容的的视频各自上传至 5 个独立的账号,保证每个账号风格统一,对涨粉互动等数据进行跟踪。
“内容的呈现形式会影响账号的点击率和加粉率,所以我们会尽量参考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做得比较好的创始人 IP 账号,依照品牌自身的标准取舍,提炼出像边骑车边讲养生知识,或者纯文字新闻播报等热门模型。最后比较受欢迎的中式国风,其实一定程度上参考了之前宫廷风直播间的形式。”亢乐介绍。
部分测试账号截图(受访者提供)
他坦言,和许多新锐品牌刚开始做账号测试类似,团队也纠结过“是否一定需要创始人本人出镜”的问题。对此,他们最终回归到品牌性格和创始人性格的一致性上来考虑,“有些品类是不太适合创始人出镜做 IP 账号的,比如我们之前推出的品牌「BuffX」象征着一种潮酷、朋克的精神,和我本人的感觉就不太搭,但你讲中医养生的话,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出镜,还是能够增强信任感的。”
他以被放弃掉的另外几个账号为例,当账号数据表现不佳,有两条路可选:一是改进内容,多尝试其他形式的 AB test ,二是持续砸钱或者扩充团队去提升这个账号数据,基于“二八十机制”的认知,团队选择了前者。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团队仅对最终跑通的账号下置顶的几个视频进行了 dou+支持。
“一定要控制创始人 IP 的单粉丝成本,如果这个成本达到 1.5 元,说明推流效率低或者内容质量低于平台大多数账号,那可能要换一下方向了。如果你还在持续投入,那基本上是在对抗抖音的算法。”
事实上,不管是现在的品牌创始人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做 IP ,还是像几年前通过传统媒体发声,从长期来看,品牌和创始人的能量对比共有三个状态:
品牌势能大于创始人势能,比如娃哈哈 vs 宗庆后、鲁花 vs 孙孟全等
品牌势能和创始人势能势均力敌,比如小米 vs 雷军、格力 vs 董明珠等
品牌势能小于创始人势能,比如一些初创品牌,可能知名度不如其品牌创始人IP
理想状态下,品牌和品牌创始人 IP 是相互赋能的关系,包括后续通过 IP 账号直播带货的过程中,在内容上应以不伤害已经建立的品牌“性格”为前提,保证 IP 的信任度和可持续性。
03 大多数创始人都不是演员,品牌创始人 IP 没有万能公式
尽管为品牌打造创始人 IP 有一定的平台规则可循,然而和做品牌一样,想要做好这些 IP 账号,并不能以“一招鲜,吃遍天”。这里我们可以对照达人 IP 来看。众所周知,有潜力的达人可能会签约 MCN 机构,而 MCN 具备较成熟的孵化机制,从达人内容到拍摄制作有相对确定的剧情设置。加上近年来影视行业岗位承接力有限,相关专业方向的人才供给过剩,不少人转型做达人,他们有着一定的创作和演绎基础,能够较好地完成“剧本”。
但这个逻辑放在品牌创始人 IP 的运作上很难行得通。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大多数品牌创始人都不是演员科班出身,平时工作繁忙、接受的信息量很大,从主观意愿上来看,创始人们照着剧本完成某个人设 IP 打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与其花时间教他们扮演不属于自己的“人设”,还不如招聘合适的演员来推出新的品牌 IP 。
退一步讲,从内容供给的底层逻辑来看,其实和其他 IP 一样,品牌创始人 IP 也有两种选题思路:一种是“为客户提供我所擅长的”,另一种是“品牌希望客户看到的”。
如此就自然分出两大流派:一类死磕内容,以独家/干货等差异化内容吸引粉丝,打造品牌创始人 IP 的势能,比如「拇指白小T」创始人的创业方法论、「送理」的中医养生小知识等等;另一类则是偏流量和转化的打法,主要依靠直播投流、合作明星引流等为 IP 账号快速加粉,此前一度站在风口浪尖的「趣店」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无论选择哪种做法将创始人 IP 账号做起来,真正到了转化阶段直播间语境下,我们非常关注主播状态是不是和品牌所服务的受众相一致,还有你对客户的尊重程度和对货品的信心程度。”亢乐说。
这并非否认品牌创始人 IP 之于直播带货的意义,而是对应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当前部分新消费品牌「老板直播」有时“干不过”一些所谓的档口「老板直播」(注:档口,指小型的售货店或一个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