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短视频赛道,有一类博主的内容似乎总能找到自己的一定受众,这类博主就是“海外博主”;而海外博主一方面可以结合自己的海外生活为视频内容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不过另一方面,海外博主在视频内容商业化的道路上也可能遇到瓶颈。具体如何理解?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无论短视频热点如何变换,海外博主始终在各大平台上占据一席之地,以「×××在某地」命名的账号已经成为了一道「电子风景线」。
小到展示异国他乡的衣食住行,大到变换视角探讨国外法规政策,海外博主总能在身边找到新鲜事与粉丝分享。
那么,海外生活为何能为博主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海外博主们又有什么独门秘诀,在竞争激烈的短视频赛道,始终屹立不倒呢?
一、行走的素材库
疫情背景之下,跨国旅行不仅价格不菲,还包含了高昂的时间成本。然而,大众对海外生活的丰富想象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止。海外博主们抓住了观众对异国风情的好奇,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异域他乡的风土人情和他们的日常生活,这种陌生环境带来的新鲜感天然会为他们带来一部分流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外博主们属于「老天爷赏饭吃」。在美食类这种 「内卷」严重的创作区,海外博主有着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或是介绍国外的特色美食,或是在国外挑战做出地道的中华美食,都可以和国内的博主们错开选题,在同类型账号中打出差异化。
以账号「王炸夫妻在日本」为例,目前,它在抖音平台已经收获674万粉丝。它主要分享一家四口在日本的生活日常,而美食类视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博主既会打卡日本美食,为观众还原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例如纳青汁、豆料理和整盆生鱼片;又会邀请日本朋友尝试中国美食,科普中国的饮食文化,例如带他们体验咸鸭蛋、螺蛳粉和大葱卷饼。
一方面,国内不常见的食材与做法带给观众无语伦比的视觉刺激;另一方面,我们司空见惯的家常菜肴变得「稀奇」,给观众「陌生化」的独特体验。?
而最有意思的是,博主分享生活时特殊的「吐槽视角」,用「三分惊讶,七分看热闹」的心态讲他们遇到的「奇葩事」。当然,这种吐槽并不带有嘲讽或贬低的意味,而是中式内核在外国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前的不解,这种「不解」也是拉进博主与观众距离的一把钥匙,让他们虽远隔万里,但依旧能收获文化情感上的共鸣。
除了聚集在欧美、日韩等主流国家的博主之外,非洲等国人了解较少的「小众国家」也有博主驻扎,他们更加专注于介绍当地的生活。
「小钟Johnny」是一名环球背包客,目前在非洲旅居,王垚从国企辞职,扎根非洲,运营了一个叫「非洲十年」的短视频账号。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非洲——宽敞明亮的高端商场,热闹非凡的烟火集市,还有辛苦打拼但幸福乐观的中华儿女。小小的账号,呈现的是在中国企业帮助下蒸蒸日上的非洲世界。
总而言之,海外博主的生活记录和实拍探访,像是打开了观众的「第三只眼睛」,带领我们看到了一个全面、真实,多姿多彩又充满烟火气的大千世界。
二、内容商业化之路
即使是海外博主,也不可能没有创作瓶颈。
细分类型,海外博主的创作逃不开美食、旅行、家庭生活等等几个固定的话题,取材都来源于生活,久而久之,视频生产的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浅显的话题被开发殆尽,大小博主之见借鉴彼此的选题,出现雷同、撞梗都在所难免。
这就意味着,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短视频领域,海外博主要站稳叫脚跟,必定得选一条适合自己的内容商业化之路。
海外博主们手中第一张底牌就是较为稳定的流量群体。海外博主大部分是粉丝量在1-100万之间的腰部博主,粉丝量超过500万的头部博主少之又少,这意味着,虽然难出「爆款」,但海外博主的粉丝们拥有较强的黏性,在粉丝分布上呈现了「长尾效应」。
时尚博主「张大碗子」从去美国留学起,利用传媒学生的优势,在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她从纽约大学传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电影制片人,而短视频博主的身份让她拥有了稳定的粉丝群体,进而孵化了服饰品牌Wanorama,实现了她个人IP品牌的商业变现。
第二张底牌,是海外博主之间独有的「达人矩阵」。
「东北人(酱)在洛杉矶」是海外华人账号中的一个头部账号。作品的主角是「东北酱」和他的朋友们,他们之间常常互相串门,会抱团过节,会花式蹭饭和整蛊,也会一起为在国外吃到正宗的铁锅炖大鹅而努力。他们的互动,碰撞出了无数的话题和笑点。
东北酱和朋友们,是海外华人小圈层的缩影,而短视频就是他们的「朋友圈」。同一个事件,常常需要逛完所有人的账号才能知道全部的故事,而从每个人账号不同视角去观看,连在一起像看完了一部微电影。
目前,「东北酱」好友圈矩阵覆盖粉丝已经超过3000万,视频播放的各项指示也远超平均水平,商业价值更是水涨船高。
有意思的是,《汉语桥》《世界青年说》《非正式会谈》等电视栏目中走出来的外国嘉宾,也会「抱团」拍摄短视频。在会长高佑思(以色列)、副会长星悦(美国)等带领下,他们依托「歪果仁研究协会」账号,展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这说明,有相似属性的达人网红共同创作,形成矩阵,可以到达吸引流量、扩大影响力的效果。
第三张底牌,是具有专业属性的深度内容。
《奇葩说》《脱口秀大会》的选手张踩铃,初次亮相就有精彩的表现,甚至成为打败杨蒙恩的一匹黑马。独特的视角,幽默的表达,大碴子味的东北话,都是她的标签。
而她之所以能在综艺节目上大放异彩,要归功于短视频创作过程中的素材积累。在参加节目之前,她就通过短视频分享她和加拿大老公的故事,在抖音积攒了不少粉丝。跨国婚姻、混血孩子的母亲、博士在读、异国婆媳,外加铁岭人的有幽默天赋和东北的口音,让张踩铃的视频「buff叠满」。没有丰富的素材、酷炫的转场,许多时候只有一个固定机位,但张踩铃出色的文本总让观众有继续听下去的欲望。
张踩铃吐槽她的「大胖媳妇」「加拿大婆婆」,背后的逻辑是不同文化背景间思想的交流碰撞。久而久之,张踩铃将自己运营为一个IP,凭着自己的才华,在国内顶级综艺节目中大展拳脚,将信息价值更大化。
综上所述,头部海外博主的内容商业化模式确有值得参考的地方。拍在国外,赚在国内,并非不能实现。
三、竞争之下,如何杀出重围?
短视频领域,各个类型的内容早期都是群雄并起有着不同的风格门派,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内容出现了趋同的现象,想要再次突出重围,一鸣惊人,对内容的差异化要求会更高。
再者,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快速增长的红利期已经过去,内容平台的热点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出于维护内容生态平衡的角度,去中心化的处理再所难免。因此,创作「爆款」的难度不断升级。
对于海外博主账号来说,旅游和美食类账号内容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一。各个类型的内容出现了趋同的现象,甚至产生了「标签化」。例如,韩国的博主偏爱采访精致自律的小姐姐,而日本博主喜欢展现日本家庭女性收纳、烹饪的秘诀。
通过博主们夸张的渲染,「韩国人冰美式+健身房,日本人酵素丸+吸油纸」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这一方面有商业推广的因素影响,另一方面,确实反映了博主们创作的同质化。
而海外博主的爆火,确实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国际关系的变化就会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我是小妖怪」是一名在乌克兰的留学生,她不幸中招新冠之后又亲历了俄乌冲突,她带有传奇色彩的乌克兰生活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当她回到祖国怀抱,「倒霉蛋」经历告一段落,她转而展示自己与男友筹备结婚的日常生活。
从播放数据来说,「小妖怪」在乌克兰的故事显然更受欢迎。突然「爆火」的博主,如果后续乏力,不能持续输出更迭内容,也很难实现涨粉和商业变现。
海外博主也有固定的创作套路,就是用中国思维解读自己在国外的经历。租房难,找工作难,婆媳矛盾这类国内热门的话题被搬到国外,吸引许多网友和博主「感同身受」,激起观众的同理心,进而掌握了流量密码。有不少博主偷懒取巧,为了点击量专门拍摄此类视频。长此以往,视频内容缺乏思考,变成了单纯抄袭与模仿,再加上虚假的种草、泛滥的广告,视频账号变得空洞无趣。
海外博主想要维持流量,打造自己的IP,需要具备「内容的持续创造能力」。即可以作为观众的一双眼睛,实地探访国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又可以以「华人」和「亲历者」双重身份,对外国形成更加理性、客观、准确的印象和认知,使受众在思考不同国家文化差异中产生共鸣。
具体而言,拍摄手法上,海外博主可以充分调动主观创造性,确保视频真实度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直观真实感受通过视频传递给大众,可以让观众有身在现场的感觉;题材选择上,可以广泛涉猎,也可以聚焦于文化差异,发挥跨文化身份的优势,展现差异的同时引发共鸣。
四、结语
海外博主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乐意截取自己生活中两种文化碰撞的片段更像给观众,也愿意承担海外文化体验者、中国文化推广者的角色、中外文化的翻译者。他们的作品,可以从内视角讲述发生在外国的真实经历,更具说服了和可信度。
可喜的是,目前海外博主主要扎堆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还有丰富的世界等待探索。也许不久的将来,从短视频看世界可以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