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至2016年应该是中国小微企业发展最辉煌的几年,全国上下所有的工业园区到处是冒烟,到处是用工荒。现在,驱车到工业园区,能冒烟的没几家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的工厂好多是关门歇业了。
什么原因导致小微企业破产倒闭,以致于现在的就业难,到处内卷呢?
首先,早些年环保与安监的“一刀切”乃至于层层加码,让很多小微企业玩不下去了。
有些地方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根本不考虑小微企业的特殊性,要求企业配套上所有的环保设备和安监设备,否则就不能开工,但小微企业哪有能力同时上这些配套设备?
比如,要求一个化工厂做到沒有一点点黑烟,这以目前大多以煤为燃料的小微企业,是做不到的,只有改装天燃气,但烧天燃气对本来只有微利的企业成本不可能承受的。
其次,地方政府各项考核指标,五花八门,让企业苦不堪言,企业穷于应付,按下这瓜,又起那瓢,没有精力去谋划企业发展。
政府的小职员来了,老板得亲自接待,弄不好,一个封条就出现了,虽然电视和报纸上每天在说保护好中小企业,但多是口惠实不至,早几年的排碳指标,关了多少工厂?一个工厂消防出了问题或者是某个工厂出现泄露,整个园区得全部停下来迎接政府几大部门的轮番检查。
再比如,遇到百姓的举报,前几年,地方维稳指标,不能有群众上诉,每当遇到企业与群众发生争执的时侯,政府会从维稳的角度出发,天平向群众这边倾斜,哪怕明知道群众的诉求不合理,有些甚至是无理取闹。长此以往,很多老板只想收回投资成本,好一点的见好就收,差一点亏个百十来万及时止损,保命为上策。
三是近几年的国际大环境。
2016年以后,中国与西方的消费大国、福利大国交恶,以前一个小的作坊都能接到外国的订单,而且大部分有预付款,所有风险不大,现在订单少了,一个订单下来,几家企业去抢,尤其是服装鞋帽那些轻资产企业,内卷越来越重了,为订单,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稍为利率的波动,企业就挣不下去,只有倒闭的份了。
除了疫情、国际大环境、以及层层加码,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破产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