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该怎样去提升?微信公众号推文的阅读量和公众号涨粉丝有什么关系?涨粉这么玄学的事,各位大佬都是如何应对的?今天,小编简答和大家介绍下。
从新媒体这一概念诞生伊始,微信公众号就一直在风口浪尖上,是新媒体平台中的重要一员。
但随着4G技术的纯熟应用,以及5G技术的日益精进,短视频模式的迅速崛起,加上微信公众号自身的封闭性,导致其在人们娱乐或者获取信息的选择中,权重大幅降低。
面对微信公众号已经过了流量红利期的现状,推广和盈利这方面就变得更为困难。首先,微信公众号是相对封闭的新媒体平台,缺乏自身的推荐鼓励机制,也缺乏对新人作者的扶持计划,所以起步尤为艰难。
其次,订阅号相对于服务号来说,内容是被折叠的,打开率会更低一些,且能够嫁接的功能也相对更少,变现的途径会被进一步压缩。
从公众号整体来看,新号不再开放留言功能更为痛苦,本就封闭性较强的平台,进一步扼杀了运营者与粉丝的互动手段。
关注量700多,阅读量20左右其实也是正常现象。微信公众号现在已不像前些年那般大红大紫。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新的媒介冲击着传统的微信图文,短视频等模式的崛起,进一步压缩了公众号的生存空间。
一个公众号运营人的日常
做运营的很多人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推送之时便是掉粉之时。毕竟在我们所认为的黄金推送时段,碰巧会遇到一些壁垒:
丨早晨7:00
谁啊,难得睡个懒觉!
烦死了这个点儿推送,取关。
丨正午12:00
正在与朋友聊天吃饭的你
感到震动看了一眼,见是推送便左滑删除。
丨下午18:00
地铁上拥挤不堪
你费力掏出手机却一阵踉跄
见是推送,便说了个脏字。
丨晚上21:30
手机震动,你开心地拿起
见不是在等的人,淡定地合上屏幕。
丨深夜23:00
情感脆弱之时,辗转难眠之际
一条推送扰了清梦,从此相忘于江湖。
这些都是你曾做过的事,站在运营的角度看,这都能理解。一直掉粉是运营策略的失误,但间接掉粉,只是恰巧在遇见我的时候,嘴角少了一丝弧度。
间接脱粉属于正常现象,但长期以往都如此的话,就需要考虑一下现有粉丝画像,好好研究一下他们的口味了。
如何快速推广自己微信订阅号,增加阅读量呢?
针对题主的这个提问,以及前文写的一些平台特性,简要地说一说我自己的看法。运营圈的大佬很多,如果有什么说的不好的,说的不对的,还望多多包涵并批评指正。
A. 充分利用亲友资源
我们大概都听说过一个词叫做:六度分割理论或者六度空间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这条理论的诞生基于一个较为有趣的实验:
20世纪60年代,耶鲁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就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
他将一套连锁信件随机发送给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160个人,信中放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信中要求每个收信人将这套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那个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朋友收信后照此办理。最终,大部分信在经过五、六个步骤后都抵达了该股票经纪人。
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基本可以通过6个人的关系认识到他。每个人将你的公众号进行扩散,总会遇到对这个号内容产出有兴趣的人。从身边的亲友开始,拓展公众号的第一批基础粉丝。
B. 社群推广
作为运营专员大概都知道所谓的【抱团取暖】,有很多互推互关的取暖群。当然,更好的方法是寻找与你自己公众号产出内容、以及想获取的目标类型粉丝相对集中的社群。因为题主没有说自己的公众号产出的是何种内容,我们就以美食类内容的号为例子。
零食种草、烹饪教学、地域性较强的美食文化、探店打卡,这些内容始终是美食类内容偏好群体所钟爱的内容。因此,如果不针对地域性,那完全可以去找一些美食类话题的交流群进行内容投放实现推广。因为此类社群,对某一话题的兴趣点相对集中,易形成拉新。
C. 多渠道引流
因为微信公众平台自身的封闭性,缺乏流量的开源汇入,因此需要借助流量相对开放的平台实现引流。例如:知乎、头条号、搜狐号、百度百家号、大鱼号以及一点号等。像诸如头条号等等平台,平台自身对于新客户的扶持力度也相对较高,本身也能为作者带来一定的收入。
通过其他平台的配合,能够帮助相对闭塞的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流量的汇聚,进一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为下一步的流量变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D. 活动引流
结合订阅号所产出的内容以及账号本身的风格调性,制定与之风格相接近的活动。以活动奖品为诱因吸引读者主动转发扩散。从客户心理的角度出发,实物奖品远远比优惠券等等虚拟的物品奖励更为吸引人。
E. KOL投放
将自己的优质文章投稿给与你自己公众号产出内容相关的KOL,通过KOL的粉丝扩散,变相为自己的公众号提高关注度并引流。
推广公众号本身是一个矛盾的过程。见效快的方法必然需要一定的经济成本投入,见效慢的方法,虽然经济成本很低,但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投入,要做好权衡。
是选择一步步稳扎稳打地养号,还是投入一定成本去做推广扩散。
这要看自己的预期与经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