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电动车逐渐普遍,自动驾驶技术也是突飞猛进。
但至今自动驾驶汽车依然没有被允许正式上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要逾越一个伦理道德的鸿沟。
这个鸿沟,涉及道德哲学问题的讨论。
什么是道德哲学?
道德哲学,就是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反思,是一门如何进行道德判断的学问。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德判断是“渔”,一种方法或工具。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说的:
“道德哲学并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指导行为。”
道德判断一般来说有八个工具,直觉主义、情感主义、功利主义、契约论、神圣命令论、义务论、利己主义、德性论。
应用伦理学就是针对具体的伦理道德问题,运用伦理道德的原则去分析和判断:
比如什么情况下堕胎是被允许的,
比如恐怖主义可以有震荡的理由吗?
比如人工智能如何进行道德判断?
比如安乐死刑和高考加分政策等等。
道德判断有绝对的标准吗?
举一个例子,妈妈对儿子说:“对你妹妹好一点不行吗?”
儿子反问说:“谁说了,我必须要这样做”。
父母要求小孩对他的妹妹好一些,而小孩质问父母这个要求的权威性,他说谁说我必须这么做?
意思就是在问这种道德权威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必须要遵守?
在数学中, 1+1=2,在几何学中,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 180 度,这是绝对的真理,是不以时间、空间、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道德的判断,却不是这样的。
关于道德本质,有两种主流的观点,一种是客观主义,一种是文化相对主义。
道德客观主义者:
为某些习惯做法,体现了真正的或者正确的道德观,违背这些道德原则的就是错误的。
文化相对主义则认为:
道德真理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文化或者传统,也就是道德并没有客观标准。
那哪种观点才是正确的呢?
在我们直觉来看,其实客观主义更符合我们的直觉。
世界上不管文化种族和社会环境不同,很多道德观是类似的。
比如故意伤害他人,比如欺负弱小,比如虐待妇女和儿童,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当然也有很多适合于某些文化环境而有差异的道德原则。
比如在古代,西方奴隶制度就被认为是一种合理的、正当的制度,再比如在我国古代,女人是男人的附属,一个人可以三妻四妾,男女地位并不平等。
所以同一种行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答案也是不一样的。
道德判断和我们日常生活
在很多人看来,道德虽然跟我们日常生活离得很远,没有那么重要。
但实际上道德哲学的重要性,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
举一个例子,这些年科技日新月异,我们正处在人工智能大爆发的时代,而人工智能遇到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伦理道德。
比如自动驾驶,我们把一辆车的驾驶权交给了机器。
想象一个场景,当自动驾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的时候,突然旁边有一辆大货车失控了,眼看就要撞上你的车了。
要避免被撞,你可以选择紧急刹车,而后面同样是一辆高速行驶的校车。
你要刹车的话,不但你自己会受伤,同时校车上几十个孩子也非常危险,这个时候你的自动驾驶汽车应该如何选择呢?
其实不管他怎么选择,都会面临道德困境。
要么牺牲你来挽救后面校车上的小孩,要么牺牲小孩来挽救你。
所以自动驾驶汽车是否能上路,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道德问题。
这里的关键是,智能汽车代替你做出的判断。
而智能汽车是以什么原则作出判断呢?
这个问题就值得深思了,因为道德判断标准有很多种,并没有绝对的客观的标准。
我们前面说过,道德判断原则有 8 个,按照不同的原则得出的判断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是康德的义务论原则,作为一个道德和理性的人,你可能要牺牲自己而保全更多的人。
如果按利己主义原则,那么你会毫不犹豫地保全自己。
如果按照公立主义的原则,就把所有人都当成平等的个体,只计算可能造成伤害的数量和程度,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一个结论。
所以到底谁才是对的,是智能汽车作出的选择,谁该为机器的选择负责?
司机?汽车公司?还是自动驾驶技术提供的公司?
另外,最近网上很火的热点事件,上海女教师事件,女教师事后还去直播“接住泼天的富贵”,引起进一步热议。
当事人和众网友,都有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才会有如此大的社会反应。
多说几句
在现实世界,道德评判不仅意味着判断本身,更重要的选择和责任是一体两面的。
人最大的不自由,就是永远也无法摆脱自由。
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但是问题是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自由选择承担责任。
在伦理道德领域其实也是一样的,你做出什么样的判断,根据的是什么道德判断原则,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值得讨论和思考的。
下面附录一下,道德判断一般来说有八个工具——
直觉主义:直觉主义认为人们具有一种直觉感知道什么是对和错的能力。基于直觉的道德判断是根据内在的道德直觉和价值观念进行的,而非通过推理或后果来确定道德准则。
情感主义:情感主义认为道德判断是建立在情感和情感反应之上的。根据情感主义,道德言论表达的是情感态度和情感反应,而非客观事实或理性推理。
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认为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取决于其带来的结果,即以最大化幸福或最小化痛苦为标准。根据功利主义,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取决于其产生的整体效果,而非行为本身或意图。
契约论:契约论认为道德准则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互动和协商形成的社会契约。基于契约论的道德判断依赖于人们之间的共识和约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神圣命令论:神圣命令论认为道德准则源自于神的旨意和命令。根据神圣命令论,道德判断基于神的意志和宗教信仰,人们应当遵循神的规范和指导。
义务论:义务论强调道德行为应该遵循固定的道德准则和原则,而非基于后果或情境。根据义务论,道德判断取决于行为本身的性质和是否符合道德原则。
利己主义:利己主义认为个体应当追求自身利益和幸福,道德判断应当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根据利己主义,人们的行为应当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为目标。
德性论:德性论强调个体的品德和德行,道德判断取决于一个人的品德和品质。根据德性论,道德行为是由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所做出的行为,强调培养和发展个体的美德和德行。
来源:Hiphop村
自动驾驶汽车,注重的更多地是技术和理念,对于日常的使用,还未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