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副业的圈子有多卷,就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坚持

最近有不少新关注我的小伙伴,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哈。

临公子,本职互联网产品经理,副业自媒体。全网50万粉丝,多平台签约作者,出过一本书(第二本书,今年已与人民邮电出版社签约,预计明年上市)。文章曾被中国青年报、樊登读书、36氪等头部大号转载推荐。

做副业的圈子有多卷,就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坚持

做副业的圈子有多卷,就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坚持

一个人运营3个公众号,用每天下班后的3小时,做到副业年收入持续过百万。

01

有小伙伴忍不住怀疑,那你肯定是底子好,有写作基础。

讲真,并没有诶。

我还是一个直肠子的理工生。

2016年刚开始写作那会,对公众号,新媒体其实是完全没概念的,文章要写成什么样也不知道,也没有买课学习的意识。

但很神奇,本能驱动下,我马上去做了一件事:大量看文章。

把一篇文章看进去了、揉碎了、消化了,然后马上写一篇。

这种简单粗暴的土方法,我用了3个月,然后被当时头部大号领英中国的编辑看到,邀请我成为专栏作者。

编辑得知我是新手,还是副业写作,非常惊讶:她以为我是哪家新媒体公司的小编,不然不可能写得那么老道。

完全想不到我才刚写3个月…

认真想想,最大的原因或许在于我的做事习惯+通用能力。

在做副业自媒体之前,我做其他事,其实也都还可以——

本职考证,短时间一次性通过多项认证:软考高级项经理、通信工程师、华为网络工程师、PMP、跨专业考过二级建造师等等等等。

开过网店,1个多月不仅回本,还赚了一倍。

兼职帮别人做产品方案,对接一次后,对方就想挖我过去。

甚至小时候学乐器,我的速度也比别人快一点:仅用3年就考过电子琴9级、紧接着又用两年,考过钢琴10级。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把自己的基本盘训练得还不错。

做这么多年的自媒体,我有个很强烈的感受:

赚钱,不是一件事,而是一个系统。

最后赚到钱的技能,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下方是多项通用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学习能力、规划执行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投资能力,商业能力等。

有了通用能力的打底,你做什么都不会太差。

我们的搞钱系统,才能有序运转。

02

“成事”的通用能力

说几个我感触特别深、特别能帮助“成事”的通用能力哈。

1/时间+精力的有效管理

我今年受邀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二本书。

以前的我完全不敢想,在主业经常出差的情况下,还能靠碎片时间受邀写了2本书。

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与我语音沟通选题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她说:”你最厉害的不是做自媒体,而是一主一副的情况下做到副业年入百万,这说明,你的综合能力很厉害的。”

这一点,我也挺认同。

综合通用能力,或许是现实世界里,最强的升级打怪游戏攻略。

因此最后我们共同决定,把书籍的主题敲定为:一主一副的时间精力管理。

很多人觉得,仅靠下班后的时间能做这么多事,那你时间管理一定很厉害。

其实,我从来没有管理时间,

只是根据目标,去分配时间。

在我看来,时间管理的核心是:提高时间ROI

因为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嘛,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同一个竞争维度里,想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目标感很重要,抓大放小很重要。

如何提高时间ROI?

每个阶段,把资源放在优先级最高的那1-2件事上。

做每件事前,先了解这件事背后的意思,以终为始。

分辨出哪些是关键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找到最高权重的影响因素,突破它!

把时间用在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地方。

我做副业自媒体没多久,每个月副业才几百块时,就花了一大半的钱去请排版小助理。

其实我挺纠结的,但又必须这么做——那时正值公众号内容红利期,我每写一篇文章,就能被很多账号转载、从而持续涨粉。

我写一篇文章3-4小时,排版居然要0.5小时,随便找个图挑挑拣拣10分钟就过去了。

不行不行,必须外包出去!

越是时间有限,就越要重视时间分配,这其实是一种“投资能力”——

先判断哪件事价值更高->

将资源投入其中–>

获得更高收益。

2/短期+长期的专注力

专注力包含短期专注力+长期专注力,而,提升整体专注力均值是关键。

那如何提升呢,咱一个个来看。

2.1 短期专注力

日常学习工作中,可以刻意进行自我训练。

说个最简单的方法,量化。

比如用番茄钟,它记录了你每次工作做了多久、每天工作多少小时,直观看到自己的努力过程,动力upup~~

在公司工作的时候,也可以顺手记录一下,那些常规重复性的工作,今天的用时能不能比昨天少一点,少了多少。

用数据驱动行动。

这样反复记录几次,就能了解自己的时间产出,也会更直观的感受到自己努力进步的过程,做事的动力也就会upup~

另外,要更多地专注自己的事,“自己”最重要。

我这个人,很少内耗,主要是因为我大部分精力用在关注“与我有关的”。

《学会提问》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寸光阴一寸金,在决定花大把光阴去客观评估一个问题之前,最好先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关我什么事?

而与我有关的事,我又分为两类:

1、自己可控的

2、与自己不可控的

我常遇到的一类职场咨询:很多人失业后怨气太大,大到模糊了焦点,一直试图寻求合理性,觉得自己失业了不合理。

失业这事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经济、环境、行业、公司等等,这些是不可控的;

但如何应对失业,这是我们可控的。

分析外因没问题,可主要精力必须放在自己身上。“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咱普通人,如同浪潮里的小水滴,跟随变化而变化是必修课。适应力本身就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能力。

《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的两个概念: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关注那些你不怎么能改变的事。

影响圈:关注你可以控制或者影响的事。

关注圈,它魔性之处在于是层层嵌套的。

蹲着吃个瓜、瓜又引出新瓜、新瓜又引出群聊、群聊又生新瓜……看不过来的天下事,操不完的八卦心,雄心壮志都搞散了~~

想搞出点成果,就需把大部分专注力用在自己的影响圈上。

在你的世界中,“你”就是最最最最重要的。你改变了,你的世界才可能改变。

2.2长期专注力

今年6月,觉醒的自媒体线下活动,现场100+人。

阿猫问:自媒体超过3年以上的小伙伴,麻烦举手~

寥寥无几。

他说他发现一件很奇妙的事:你很少遇到做了3-5年的自媒体人,也很少遇到做了3-5年自媒体还不太赚钱的人。

我和阿猫是2019年开始投放,当时,我们都已经写了两三年公众号。

后面,又在差不多的阶段做到百万规模。

今年,一个做了7年、一个做了8年。

其实我的写作基础并不好,我觉得啊:

你只要在对的方向上,持续投入,层层叠加,哪怕你能力不那么强、基础不那么好,你大概率也会跑赢多数人。

我副业写作前面两年,收入基本靠稿费,每年2-3万。

大概三年后,副业突破50万,

第四年,突然达到了年入百万。

复利效应其实不是线性的,今天投入,不见得明天就有回报。

它是靠加速度的。

在某个领域默默耕耘,到了某个临界点后,量变才引爆质变。

很多人常态化换跑道、这里摸摸那里摸摸:

一会搞小红书,一会做公众号,一会转战头条号,他哪个能做好?大概率哪个都做不好;
今年做产品经理,明年做销售,后年去行政,哪个岗位能擅长?大概率哪个都半吊子。

专注不仅是习惯,它更是一种战略。

一种胜率更高的战略。

3/行动力

有句话大家可能听过:“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 不如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

我自己的写作之路,就是这句话的验证。

我写作的起点,应该比很多人都差,电子信息工程的0基础新手,很傻的方法,我想写成什么样、我就去拆解别人文章、每一段多少字我就写差不多的字数,这一段用了几个案例我就用几个。

每天看30-50篇,看到好的文章、拆解框架后马上仿写,每周更新3篇不少于2000字的文章。

写了3个月,领英中国专栏作者。

写了6个月,写了一篇被100+公众号转载的文章,开心坏了!

写作6个月:写出被100+公众号转载的文章

原本以为很困难的事,原来不过就是3个月的事。

大家太高估了一件事的难度,也太低估了行动力的作用。

我回想起来,没觉得特别困难:

一是因为,很多问题可以通过“量”来解决,1次不行就100次。

二是因为,做的过程中,注意力都不放在“这事有多难”上,而是“如何想办法做好”上。

后来我把这方法教学员,同样的课程、同样带着实战、同样给资源扶持,行动力差异带来的结果差异,天壤之别。

比如@好心晴,我第一期陪跑营带出来的学员。她第一期投稿,我印象太深了:改了6轮。改得我默默叹气,还担心她改不下去放弃了。

第二次投稿,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明显感觉有按照我教的方法去优化;

第三次投稿,几乎一次性通过。

内容质量从此上了一个台阶。

而后来,她又主动争取到了助教、讲师、我公众号编辑等角色,最后成为我团队最核心的运营。

副业自媒体,今年仅半年就变现了15万。

再比如@吱兜,我3个公众号的现任编辑。我公众号每天有一个小任务:记录每篇文章的阅读量。
效果好的标题可模仿或重复用。

就这么一个小动作,吱兜做完后把方法迁移到自己的账号上,2个月快速入了流量池,长期获得流量推荐。

与其说他们写作能力好,

不如说,是行动力足够强,从而快速学会一门新技能。

成事路上最常见的绊脚石:内耗太多、行动太弱。

多数人都不是被别人淘汰的,而是被自己淘汰的。臆想出许多问题、问了无数人,最后还在原地,把时间都耽误了。

很多所谓的“大问题”,其实都是基本功的问题;很多基本功的问题,其实都是执行力上出问题。

03

去做一些“慢而有效”的事

比如逻辑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规划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等。

掌握可迁移能力,一通百通,避免“不去学游泳,拼命换泳池”的困境。

这些能力很重要,但,市面上专门教通用能力的课程很少,觉醒者训练营就是其一。

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学习,我有3个筛选依据:

1、做出成果

2、长期在线

3、迭代更新

说白了,很大程度看主理人。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说过一句话:

“总有人问我,将来的变化趋势是什么,但是从来没有人问我,历久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其实,那些永不会变的东西才更值得关注。”

真正意义上的“抓住机会”,不是每天拿着个铲子东挖挖,西挖挖,是你在有余力的时候,靠着一以贯之的、举一反三的、可迁移的优秀的底层逻辑,在人生道路上走出精彩的分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